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容长考 (第1/2页)
足球场的进球可以转化为简单的数学题。
世界杯比赛的标准足球场,从中圈的开球点到门线的垂直距离为52.5米。
史上正式比赛的最快进球纪录是2秒,2012年9月塞尔维亚的一场青年队比赛中,博莱特队的武克-巴基奇提前助跑卡着主裁判的哨声直接起脚射门,皮球越过对方门将在门线前1米处弹地破门。
2秒时间飞越50米距离,秒速25米,换算后时速90公里,这个球速对于职业球员来说毫无困难。
当然,从巴基奇射出皮球的运行轨迹来看,为了更好地控制落点,飞行末段的速度损失非常大,推算起脚时的初速应该在110-120公里左右。
虽然球速提升了30%,但依然在大部分职业球员的能力范围之内。
之所以几十年来仅此一例,就是因为辣么大一个门将不是摆设!
以现代门将1米9的平均身高为例,掂着脚加上臂展可以轻松覆盖2.3-2.5米的高度。
而标准足球场球门的高度是多少呢?2.44米。
因此,想要开球越过门将吊射破门,某人需要练出一双媲美C罗的粗壮美腿,能够离门50米开外抽出下坠幅度刚刚好的电梯球,成功几率堪比莱斯特城英超夺冠。
更别说长距离起球必需的助跑和发力动静非常大,对面门将只要不是走神儿溜号,哪怕前出到点球点也可以在2秒时间内后退6-8米,摘下门线前的高空球轻轻松松。
而陈伟恩之所以能够说服里皮临阵整活儿,当然不是自信过头儿只想着秀一秀回传脚法。
他同样有过一番精密的计算,只不过附带了一些“心理学”层面的小小修正。
比如通过分析录像,陈伟恩发现秘鲁门将加莱塞是一个典型的南美门线型门将,约等于纳瓦斯的缩圈儿弱化版,虽然净海拔比纳瓦斯高了3公分,但由于毫无旅欧经历,导致技术细节过于随意和个人化。
国足的门将教练兰普拉对此予以了证实,加莱塞身高不矮却是个塌肩膀,出手速率并不算快,同时他还有一个临扑救时跳步调整的不良习惯,重心转换自带硬伤。
比如秘鲁队悬崖一线的出线形势,正合了一句“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心态上还不如提前出局为尊严而战。
于是中国队开场一发出对攻邀请,秘鲁队立马如陈伟恩预料的那样全军出击。加莱塞前出禁区高位实属必然,面对韦世豪、武磊和张玉宁3个速度型锋线,身前两个中后卫又提得高高的,他没站到大禁区外面已经算得上谨慎。
再比如秘鲁前两场连续首发的后腰尤顿,这是一个身材矮小、技术出众的典型南美球员,同侧的爱迪生同样是一个1米7出头儿的矮个儿边锋,两人都有拿球摆脱的自信和能力,正是国脚们“以力证道”的绝佳对象。
几个修正值加上去,于大宝前压、张玉宁回撤,中国队通过连续的高空作业不知不觉在中路高位运营出人数优势,武磊捡到球权第一时间给陈伟恩搭台架炮,由后者在中圈偷施冷箭。
……
陈伟恩并没有采用过于复杂的脚法,他是反跑过来半转身施射,本来也没有多少发挥技巧的余地,就是内脚背抽射“大力出奇迹”,只求打足球威和球速,至于落点并不讲究,打中球门范围就行。
落在加莱塞眼里就是,足球上一刻还由本方掌控,下一刻眼睛一眨,就快飞到弧顶了。
此时不慌,更待何时?
他眼睛得盯住球,身体要往后退,大脑同时预判落点和球速,心分三用之下脚步多少带了些踉跄。
加莱塞退得不慢,球过头顶时已经退入了小禁区,他心里还在庆幸来球落点不算刁钻,并不是两个球门死角。
习惯性地跳步蹬地后仰出手,他才发现预判失误,似乎有点儿够不着?
随后他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皮球从他的指尖前半掌处掠过,贴着横梁扎进了门后的球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