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掩护的决心 (第1/2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掩护的决心
此时遇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对手,“孤狼”内心对胜负的渴望已经膨胀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再加上其脑海中某种未知“意识”的影响,他的精神壁垒从内部被崩开一个巨大的缺口,M国F-B-I交给他的任务此时已经被完全抛之脑后,被欲望驱动的他随即飞快的离开自己还在观望的小巷,径直冲向杜锦所在的车队,仿佛下一秒就要撕碎眼前的一切似的。
街道上不断拥挤的行人依旧没有在他的横冲直撞下“幸免于难”,不时有人被狠狠的撞开跌倒在一旁,位于“孤狼”冲锋正前方的一些人甚至被撞飞到了空中,然后重重的落在了地面上,一时间,街道上迷茫着阵阵咒骂声和惨叫声,前方的人听到身后传来的异常喊叫,转头查看了一眼情况,但当他们看到那不断被撞开的人群,便纷纷玩命的跑了起来,不得不说,这些民众在抬离危机问题上显得非常的机智和迅速。
“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组长看着窗外不断跑过的人,心中涌起一阵本能的紧张和危机感,一旁的司机随即通过耳上悬挂式的呼叫器询问外面的几名否则警戒的探员:
“逮捕目标产生了异常暴动,在不断涌向我们所在的位置,而且根据其速度和造成的波及范围来看,他和其团队身上可能携带了某种可以产生范围冲击波的战斗设备,民众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将这个消息汇报后小组长后,他沉默了一下,看着那些窗外不断跑过的人们,他便随即说道:
“留下三名战斗人员掩护杜锦先生离开,其余人下车进行就地防御,尽可能在对方造成更大民众伤亡之前,将其制服,我们要尽可能把公众伤亡降到最低!”
不得不说,抛开一些被金钱和权力腐蚀了灵魂的“奴隶”,夏国不小部分的警察、军人对民众有着非常强的责任感,尤其是这些国家安全部门的探员,他们在确保保护目标的安全下,会尽可能的去清除可能威胁民众生命的隐患,每一个看似普通的百姓身后,是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其父母、家人或许还在等待着他回家团聚,但如果没有人去制止那些威胁,那么他们等待带的只能说死亡的通知书,正是因为这些探员有自己的家庭和亲人,才尤为清楚这一点。
当然,他们在做好可能牺牲的准备去牵制不断接近的敌人时,也并没有忘记自己原本的护送任务,将杜锦安全撤离带安全地带,是他们的使命和责任,一切都基于这份使命完成的基础上,不然把杜锦留在车上,如果他们这些随行护送人员战死牺牲,即便杜锦所乘坐的车可以抵御中口径穿甲弹药的直射和常规爆炸物的冲击,可他们并不敢赌敌人没有铝热进、破门塑形炸药这一类突防手段,那到时杜锦的处境可就不乐观了,这辆车也就变成了活棺材。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个道理并不是没有可靠依据的,古人云: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但“守尚不足,攻而有余?岂不怪哉?”这句话千百年来困扰了无数先贤,甚至有人干脆把这句话改成了“守则有余,攻则不足”,简单的一个举例:对于攻方来说,他们的目的只是“攻进城市”,在这场博弈游戏中,不论他们在甲、乙中哪条道路上取得优势,都能达到目的。相比起来守方的任务则艰巨许多,他们必须针对各种进攻策略作出部署,在这个例子中,他们就必须要在甲和乙两条道路上同时抵御住攻进。换言之,战争中的作战规则可能对守方有利,但是在胜利条件上却是偏袒攻方的。《孙子兵法•军形篇》中说道:“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此句恰好在“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一句的前面,也恰好印证了我们的理论。
要是脱俗一点解释,想象一个场景,你是一名士兵,此时在你面前有两个人,一个人手里只有矛,另一个人手里只有盾。如果你想要活着杀死他们,你会选择先进攻哪一个?毫无疑问,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先去进攻拿着盾的,这便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的最好诠释。
因此在他们看来,带着杜锦离开和支援部队汇合,他们争取时间是最好的,至于开车离开同样不现实,在人群和车流发生拥挤堵塞时,交通控制已经变得无据可循,这时开车反而容易被堵在路上,到时下车步行太迟,开车又没法行进和后退,那时才是最被动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