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9章 带着修真记忆回到现代(29) (第1/2页)
“夜市街17号”应回头客们的强烈要求,终于要开分店了!
这次不再只做夜市生意,而是在闹市街区选了个全天候的两层楼大门店,早上九点半就开始营业了。
主营依然是各地滞销的蔬菜瓜果,但为回馈新老顾客,在二楼腾出了一个角落,布置成生鲜区,上架了一批收购途中顺便从产地直采的生态牛羊肉、鸡鸭等禽类及其蛋类还有少数海鲜。
这个世界和她以前穿过的现代位面大差不差,哪些地方盛产什么,对游览过全国乃至全球的徐茵来说,不要太清楚。
大草原的生态牛羊肉,峨眉之巅的天山雪鸡、岑溪三黄鸡,水乡的麻鸭、东北的鹅,乳山的牡蛎,舟山群岛的带鱼,太湖的鱼虾蟹,大山里的山珍和蜂蜜……
总之,滞销农产品的收购车队无论走到哪儿,都会留一辆空车来装产地特色的食材,大江南北、山川湖海,甭管这食材有没有名气,只要是地标特色,都会采购一车回来。
冷藏车里的氧气泵、保鲜箱充了灵气,运到店里,活的依然活蹦乱跳,冷鲜的也是最新鲜的状态。
这些地标特色的农产品,其实有政府的能量在推动,以此来宣传地方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或顾客。若能带动地方经济,也是政府的政绩之一。
所以看到“夜市街17号”这样一家正能量满满、卖什么都能爆火的商家在各地采购地标特色的产品,一些想要大力推广地标产业的官方部门主动联系上了徐茵,说是愿意给与最优惠的采购价,只求长期合作。
合作互惠的好事,徐茵当然同意了!
第一批合作的地标特色是茂山春笋、胶东海虹、桐江鲈鱼、永乡螺蛳、郧城香椿。
这些产地不算是这些产品的最佳种植、养殖基地,但也是榜上有名,徐茵尝过合作方送来的样品,觉得品质还是不错的,当即就在自家店的公众号打起了广告。
公众号算是封燚的科技公司接到的第一个订单,本来徐茵想找个小公司做的,被他知道后,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
若是被同行知道,大概会跌破眼镜,首轮投资五个亿的科技公司给一家店铺做科技的老总是疯了吗?
但封燚甘之如饴。
师妹的店铺,别说做公众号,便是让他去临时客串一把客服也不是不行。
高薪聘请的大厂程序员做个微信公众号,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很快,公众号做好了,界面清爽、跳转流畅、客服智能,徐茵很满意,当即转发到回头客们自发组建并把她这个老板也拉进去的“买菜群”,再经群友在各自朋友圈的转发,短短几分钟就收获了好几千粉丝。
能加入买菜群的,绝对称得上是“夜市街17号”的死忠粉,凡是店里上架的产品,总是冲在最前面去抢购。
这次也一样,一看公众号推广了新产品,二话没说先杀到店里抢购,至于好不好吃……抢到再说!抢不到评论个鸟啊!
结果被店员告知:还没上架。
“……”
没上架打什么广告啊!嫌和他们竞争的人不够多是吗?
一脸哀怨地在公众号评论:
[老板,没上架就别广告了吧!担心不够卖!]
[就是啊,没打广告有时候都抢不到。]
[这次怎么想到打广告了?老板你以前不是从来不屑打广告的吗?]
徐茵:“……”
什么叫不屑?
她从来没有不屑,只是没想到好伐。
不打广告不做宣传生意也不差,自然想不到这一茬。
但这次不一样。
[这次和几个地标产地的官方有长期合作计划,当地政府想要推广这些地标特色的产品。品质达到我们店的要求,能帮当然要帮,毕竟我们都是华夏子孙。]
徐茵没找其他借口,而是如实解释了这个情况,并让后台置顶了她的这条评论。
没想到被个别粉丝截图转发,后来又被这些产地的官方微博点赞,上了热搜。
#夜市街17号致力助农#
#我们都是华夏子孙#
#茂山等地打造地标特色,互帮互助实现共同富裕#
原本带着点娱乐性质的热搜,不知不觉多了几分家国天下的民族情怀。
刚达成合作意向,夜市街17号就凭一己之力带火了几个地标产地。
等货一到,上架还没半天就被抢售一空。
徐茵:“……”
本来还说生鲜卖不完,现场炖点卤味、蒸点海鲜、烤点香芋派之类的点心,吸引一下过往路人,毕竟香味飘出来,还是能揽不少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