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我来殿下这里讨个喜气 (第1/2页)
趁着这段时间清闲。
刘据正忙于根据自己对史书的了解,罗列大汉和刘彻后面即将发生的事情,提前做好趋利避害的准备。
因为之前的这些事情还只是小打小闹。
接下来才将正式进入刘彻那受人诟病的执政晚期,所有的事情都会像最糟糕的方向发展。
首先,便是连年征战的问题。
卫满朝鲜、西南夷、车师、楼兰、昆明、大宛、匈奴……
这些地方将会陆续发生战事,有些地方还不止一次的反叛。
并且除了少数几场根本无法影响大局的战事之外,剩下的几乎全都是大败或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惨胜,直到李广利投降匈奴,大汉的国力几乎被榨干,刘彻才不得不下《轮台诏》安抚民心,否则他就真要做亡国之君了……
其次,还是连年灾荒的问题。
如果只是灾荒倒还可以扛一扛,可如果和这些耗尽国力却没有任何成效的战争合在一起,那对于大汉百姓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毫无意外的进入了动荡,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农民起义。
大汉因此内忧外患,为了镇压动乱,刘彻用法也越发严苛,对于镇压不力的官吏动辄打杀,对于暴乱的百姓下死手重手。
如此依旧用了数年时间才勉强镇压下去。
就算是这样,也仍有许多残部啸聚山林,难以剿灭,而那些地方官吏因畏惧法令,往往隐匿不报,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大汉朝廷在这之后失去了对许多地方的实际掌控,说是国将不国都不为过……
再次,则是宫廷之内的权力斗争。
随着刘彻年纪越来越大,也越发的疑神疑鬼,尤其在内外政策上屡遭挫折之后,感觉到朝局不稳的情形下,这种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刘据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的刘彻当时是怎样的心理状态。
但在宫廷外戚层面,他的微操的确变的越来越多,说是养蛊也不为过。
先是来了个钩弋夫人,诞下六皇子刘弗陵之后,直接将其寝宫封作“尧母门”,向外界传递了奇怪的信号。
然后就是一场群小的狂欢,一路搞出了将刘据害死的巫蛊之祸。
还有李夫人所属的李氏,刘彻先是给了李广利不合常理的重用与信任,却又于李广利远征大宛之际,诛杀了他的弟弟李延年和李季。
接着再于李广利出征匈奴期间,诛杀了支持李夫人遗子刘髆的刘屈氂一家,顺便将李广利妻儿全部囚禁,彻底斩断了他的后路,逼的李广利哪怕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也不得不不惜全军安危以求立功赎罪,最终彻底葬送了大汉最后的精锐骑兵。
这些微操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刘彻到了最后已经找不出合适的继承人,不得不在临终之前立下刘弗陵,托孤霍光等人……
这些事情真心不能细想。
每一步都已经足以亡国,真不好说刘彻究竟是运气好,还是能力强,最终竟然还是鬼使神差的使得汉祚延续了下去。
不过刘彻也的确为自己赢来了不少的诟病,令他千古一帝的名声留下了洗不净的污点。
在他之后发生的“盐铁之议”,本质上虽是霍光与桑弘羊的政治斗争。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会议过程中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批判刘彻,只不过那时毕竟还是刘氏的天下,没人敢直接拎出他这个先帝的名字来指名道姓的骂罢了……
当然。
刘据并不在意刘彻的名声,就算他在后世被评价为昏君暴君也不干刘据的事。
作为挂逼,他现在也不想会不会被废的事了。
就只想尽可能的扭转一些事情,好让自己能够继承一个强盛无忧的大汉,然后舒舒服服的无为而治,轻轻松松的过完一生。
而不是继承一個满目疮痍的大汉,开启我的奋斗。
在他看来,任何事情从源头上解决都是最容易的,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令人有心无力,不知该如何下手。
所以现在趁着年轻,精力还算旺盛。
只需稍微努力一下,今后就可以享受数十年的躺平生活,还是高高在上的帝王生活,何乐而不为?
……
清闲,也就预示着无聊。
自为刘闳做过手术,再到他拆了线彻底康复之后,刘据最近这些时日也是真的无聊,因为没人来找他玩了。
最明显的人就是义妁。
虽然义妁本来就是个清冷寡淡的人,但此前住在博望苑的地方,偶尔碰面也能说上几句话,让刘据调笑上几句,然后低下头抿着嘴偷偷的笑。
而在给刘闳的事情过去之后,刘据就总感觉义妁在故意回避着他。
有时好不容易碰了面,她也是站的远远的就向他施礼,然后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就匆匆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