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具体是谁我就不点名了 (第2/2页)
可经过刘据这么一拱火,他瞬间就成了起了个坏头的罪魁祸首!
刘彻可能不会真对刘据这个亲儿子怎么样,但心中没发泄出来的怒火一定会全部撒在他这个罪魁祸首身上,甚至可能连在弹劾奏疏上署名的那些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也要受到牵连。
否则反倒会加重刘据的罪责,加深刘彻的怒意,对谁都没有好处。
是的。
堂下百官心头为之一颤。
刘据说出这种话来,他们三人能好过么?
也好过不了一点!
毕竟他们三人都很清楚,刘彻最开始定下盐铁官营政策的时候,愿景根本不是这样的!
刘彻并不是打算与民争利,而是要与商争利。
于是才有了后来的盐铁官营,算缗告缗,迁各地豪强于茂陵……等诸多针对这些商贾的一系列政策。
至于刘彻。
刘据侧目看向了桑弘羊,心中暗忖:
果然!
现在跪下反倒极有可能被刘彻解读出截然不同的意思,使得怒火外溢到他们身上来,最好的应对方式便是假装不在。
“下官承认,因为下官等人用人不当,管理不力,使得盐铁官营之策出现了许多弊端,对百姓造成了一些影响。”
上次朝议的时候,人家还公然自称是那些反对封禅大典的儒生的同党,与那些儒生一同提出反对意见,天子最后不是也没拿人家怎么着么?
而刘据之后又是谁呢?
不就是自己这個代表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弹劾大司农的丞相么?
今日上朝之前赵周便已经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界限,这次弹劾只是点到为止,重点突出一个水滴石穿,不论刘彻理或不理就不再提了,都绝不会往大了说。
“既然盐铁官营的初衷不是与民争利,而是旨在与商争利,结果如今却又变成了与民争利的局面,这说明什么?”
这些富商大贾能够过好日子,依靠的就是皇室的恩泽,竟敢不帮助他解燃眉之急。
没有人知道,卫青现在最想听到的,反而是刘彻骂出那声“逆子”。
可惜并没有……
他其实非但不反对,还举双手赞成。
这次与之前的情况都有不同。
卫青闻言亦是面色微变,心脏砰砰跳个不停。
“……”
而且言辞之激烈,用语之诛心,简直就是专照着刘彻的逆鳞去刺激,话说到这个份上,这件事已经绝对不可能善了!
那么谁会首当其冲,承担天子的怒火呢?
刘据自然不必多说,但他与他们这些臣子可不一样,人家是太子,是天子的亲儿子。
“因此下官以为殿下此言差矣。”
“噗通!”
而其他人的官员亦是类似的心思,全都将头垂的更低,假装自己不在,以此来表示自己与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更没有任何立场。
刘据微微颔首,
“哼……”
“正如刀剑在汉军将士手中,便是卫国杀敌的利器,而到了市井游侠手中,便成了以武乱法的凶器。”
也正是因此。
损坏国家利益的事,他自然是不会干的。
“若有骂名,这骂名也该由大司农承担,由盐铁衙门的官吏承担。”
他们自然是难辞其咎……
“桑农丞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因此刘据绝对不是想推翻盐铁官营,他只是希望推动盐铁官营的改革,让这个国家利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刘据对这次试验的结果相当满意,下回若是遇上真正的政敌,或是陷入真正的危机时,他已经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别人敢针对我,我就忤逆刘彻,然后我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至于这盐铁官营嘛……
“另外我觉得吧,利大者疑。”
尤其是刘据现在这么一拱火,而且拱了这么一堆大火。
听了这番话,刘据越发确定,桑弘羊就是受到了神秘力量的影响,正在换着花样的救自己。
最开始刘彻的想法是向这些富商大贾发行“国债”,向他们借一些钱渡过难关。
可惜这些富商大贾竟不识抬举,一个个变成了铁公鸡,争相隐匿财产哭穷,简直是一毛不拔。
“……”
根本就活不了一点!
“噗通!”
而在刘彻这里,他也算是尽忠职守,又懂得见好就收。
刘据只用了两句话便公然将这件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事给摆到了明面上。
“甭管那些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说什么,一旦盐铁取消了官营,受益的最大肯定不会是他们,因此他们八成只是被人利用、被人收买或是被人蒙蔽的嘴巴。”
“不行了不行了,我都不敢细想。”
毕竟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甚至都不能算是国家资产,而是皇家资产,是归少府而非大司农的产业。
“?”
而且有些事,刘彻能干成,他还真未必能干成。
只怕赵周和那些太学儒生、贤良文学是不够灭火的,他们三人也必定要受到迁怒,搞不好便是一样的下场。
片刻之后。
但是现在。
“不过我倒是很佩服你们大司农,你们身为这些坏人的顶头上司,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夜里竟还能睡得着觉,心可真是够大的。”
“佩服佩服,请受我一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