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别致的洞房花烛 (第2/2页)
张希孟简单讲解了一下原理,算不得复杂,以江楠的聪明,自然很容易听懂。
“百姓确实更习惯用稻谷计价,可,可我还有些疑惑……商贾那边怎么办?他们要的可是钱,给他们粮食,这帮人可是不答应的。”
“哈哈哈!那就更好办了。我们只需要规定一个粮食基准价格就是了。比如每石粮食五百文宝钞。”
张希孟笑道:“我是这么打算的,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咱们可以制定一个保护价格,最低也不能低于这个价格,在丰收的时候,由朝廷兜底儿。百姓不会因为多收了三五斗,反而亏钱。”
江楠点头,“这也确实是办法,可朝廷只能规定最低价格,百姓要想多卖一点钱,只怕也不容易。而且农户和粮商比起来,还是太弱小了,完全被人拿捏,莫非相公也有妙策吗?”
张希孟一笑,“夫人这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也罢,我就跟你讲讲……其实我主张在中原,利用村社组织百姓,我是深思熟虑过的,这事情做好了,能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从今往后,百姓确实能看到富裕的希望了。”
“怎么说?”江楠好奇道。
张希孟继续解释……当下的村社,是为了把百姓捏到一起,共同劳作,耕种土地。
不过为了解决百姓的困难,接下来提供农具、种子,鼓励借贷。
这笔账,自然要算在村社头上,是大家伙集体借债,不是算在某个人的头上。
张希孟鼓励百姓,拿出一部分收获,放在村社,偿还债务……接下来就有另外一件事。
假如百姓收获多了,结余的粮食越来越多,农具和种子也够用了,能不能继续把粮食交给村社呢?
张希孟认为不但可以,而且还要鼓励百姓这么做。
道理很简单,一个个的百姓,靠着手里的这点粮食,是没法和粮商叫板的。
就算有人不满最低价格,想要卖得更高,那也做不到。
可若是大家伙把余粮集中到了村社,粮食多了,有了规模,情况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村社可以修建储存粮食的仓库,把粮食妥善保管起来,待到价钱合适,再向外出售……而村社有了存粮,就等于有了钱。
拿来办学堂,修水库,建沟渠……百姓的积极性就释放出来了。
“说到底,单独的一家一户,还是太弱小了,唯有拧成一股绳才行……咱们已经提升了商贾的地位,工商不再是贱业。若是不尽早提升农户的地位,多半就会面临商贾盘剥。比起豪族大户,也不遑多让。”
江楠睁大眼睛,仔细听着,还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她忍不住笑道:“相公真是为百姓思虑周全,哪怕是古之明相,也比不上啊!”
被夫人夸奖,张希孟还挺美的,继续道:“其实啊,这里面藏着太多的事情,你看到的只是第一层……我问你,村社有了存粮,他们能不能把存粮换成钱,借给商贾?”
江楠大为惊讶,“让农户借钱给商人,这,这行吗?”
“难道不行吗?农民有结余,商人需要用钱,这有什么不妥的?”
“那,那这么干是为了什么啊?”
“自然是为了集中资源……村社借钱给商贾,是给商贾助力,帮助他们开拓海外市场。反过来,通过借贷,有了收获,农户能够分享一些利益。我们就能把对外贸易,变成惠及所有人,让百姓致富的好事情。”
“只是这些设想,都要下面的村社确实能干才行……我盘算着,有两件事很重要,其一是读书识字,让百姓明理。其二,就是派遣得力干将,我的设想是把一些老兵派下去,让他们负担村社的事情。一定要读书识字,有公心,肯做事的。我们废除了豪绅大户,把土地均分给百姓。事情不能就这么结束了。”
“我们还要探索出新的办法,把百姓重新组织起来,让他们变得富足安康。”
夫妻两个,越聊越投机,张希孟把心中设想说出来大半……江楠耐心听着,不时发问,半点不耐烦没有。
等两口子停下来,抬头看了看,窗纸发白,鸡鸣声起。
俩人互相瞧了瞧,“这……就是洞房花烛吗?”
------题外话------
推荐一本真正美女作者的书啊,不是假的
乐文